關於我

我的相片
終究是一個人。也就只好繼續沈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了。

2023/06/06

掰掰,大學

今天看到新聞

我的大學也終於邁入停招這一步了

將成為曾存在過,又消失的學校之一


當時跟我學校差不多時間成立的另有三所

其中一所,不知為何後來辦得不錯頗有名聲

剩下兩所,則早在幾年前就從世人眼中消失

猶記研究所剛開學,有位同學跟我說「你們中文系滿有名的耶」

回望過去,當初自己是多麽期望能進入中文系

但若能再次選擇,我應該是不會再經歷一次了


如果問求學階段最空虛、自己最影薄是哪個時候?

對我來說應該是大學生活吧

我是很相信所謂「磁場氛圍」

在這個團體中是感到有歸屬,還是格格不入?

而我,在大學,在我的班級就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唯一慶幸的是,大一全體住校,當大家都還是陌生人時

能有室友存在,不至於讓人形單影隻算是個好的開始

但我還記得,新生訓練第一天的活動

我蹲在地上看著前面同學們,心中一股疏離,想著要跟他們相處4年?

那股無以名狀、覺自己不屬於這團體的感覺,到畢業也沒消失過

倒不如說,直到畢業,更印證了我當時的預感

其實跟同學的不合感,似乎可歸咎於某個原因

但那原因是比較個人的感受,也不敢在這大方說出來(逃)


我是候補進中文系,學校報到時我在景觀系聽注意事項

恰好景觀對面就是中文系教室,當時很羨慕對面的

後來候補上,趕忙去PTT上發現很多人都互相在認識了

還很怕自己太晚加入會跟他們不熟(永遠怕自己會落單)

而後每當自己在走廊看到景觀系,還是會保有一股親切感


住宿剛開始因為大家都不太熟

會互相串門子,但也僅限對門或隔壁的

玩撲克牌啊、相約吃飯、洗衣服啊

這段時間比較有趣瘋狂,久了大家知道合不合得來

沒事待自己寢室較多,或是因了解而分開行動也是有

而同學的小圈圈互動也以寢室為單位,更改不了

但對於某些同學,心中總是很想跟他們認識、混熟啊

大學時光比較精彩的應該也就是大一了吧

跟室友借日本雜誌開啟對服裝興趣、搞笑照相、考試互借筆記

同學來我這看傑尼斯影片,去別人寢他們冷氣總在22度快冷死

後來跟室友吵架冷戰,那一晚回寢室要開門進去前多麽緊張...

喜歡上誰,到後來尷尬心碎,室友也裝作不知

天真以為大二還可能一起住,意外得知大家早已各有打算

原來自己被拋下了,趕緊詢問別人能否一起住

要住外面還是繼續住宿舍..焦躁心慌,好在最後有人收留自己


大二後移到第二宿舍,沒那麼方便也只能接受

在寢室放音樂,賴在床上看小說,討厭室友打擾

(這時期把梁羽生看完、在同學介紹下看起宮部美幸社會派推理)

寒暑假室友都回家了,最後一個留在寢室的自己有種自由獨大感

大三時是我、同班同學、同系學姊一起住,後來又補了位夜校外系生

但她每次上下床、開關門都大手大腳,我們很是困擾

她大概也無法忍受我們的「好意提醒」,住了一陣就搬離

到大四我終於能在外租房了,承接同學租過的雅房

發生過一件到底是靈異事件還是半夢半醒的事

還好也相安無事,更記得得知考上花蓮研究所

在租屋處先趕緊研究花蓮的租房、聯絡花蓮房東

同學來我房間,我還叫他等我一下呢

還有隔段時間跟同學騎上半小時多到員林吃飯、逛街

多年後的現在,學校附近的商圈更加繁華了

當年不但沒有50嵐,要吃麥當勞或去大賣場都得騎車30分鐘呢


學校新的好處是圖書館的書幾乎是第一手,乾乾淨淨沒有髒污

後來我應徵圖書館工讀,學到基本的一些圖書知識,甚至考慮

以後去考公職圖書管理,還因為高中學過POP,手繪過海報

(天啊~現海報沒人會用手畫了吧??時代眼淚之一)


體育課修過獨木舟、桌球都跟熟識的同學一起,是滿好的回憶

獨木舟期末去日月潭划船,那天划完後自己的腳變成黑白兩色

不能忘懷的還有通識課的東方心理學,某堂老師催眠大家

我是莫名其妙,卻發現課堂有一半的人似乎真被催眠回到前世

課後我跟另外一名「清醒」的同學面面相覷,訝異著是真是假



至於中文課程方面...現在想來比較有印象的課有

書法、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小品文選讀、篆刻學、現代文學

某老師對我們很有意見;某老師深受同學愛戴,卻在幾年前爆出負聞

某老師果然是名家級,我去日本時的日本人也說知道他

某老師德高望重,就連彭老也問我是否修過他的課

某老師涵養深厚,從他那得知許多作家本名和風采趣事

某老師讓我跟某些同學深感不平;某老師教學語言讓人有聽沒懂

而我也終於瞭解到,並不能因為從小到大國文都是前三強

就誤以為對這門學科有深愛,誤以為這是自己一心所嚮

然而還是要感謝它,讓我得以讀研究所,認識了更不一樣的中文範疇


畢業後就再沒回過學校,曾聽聞學校籃球隊實力不錯

可惜沒有機會一睹畢業後蓋好的圖書館大樓

沒有機會再欣賞學校自傲的湖畔美景與步道

當初湖上的鴛鴦與鵝鴨們是否早已飄渺?

我會想念在這校園穿著彩色褲襪與綠色馬汀的自己

我會想起點頭之交的某個活潑日文系女生,和不記得我但我記得她

是跟我同幼稚園、同國小,居然又同個大學的某英文系女生

我會想起餐旅系總是神秘的實習餐廳紫色布幔

我會想起雅緻的建築名稱和書法教室古樸座椅

我會想起817寢,和室友們合唱「梁祝」當寢歌

期末考4人一起到KTV唱到天亮,有人還帶著課本

我會想起420寢,與我相依兩年室友的同學,和我們的自嘲

我會想起某些同學,已不復存在的友誼,至今仍傷感

我會想起大一時演的舞台劇,好像讓滿多同學驚訝

我會想起每當週五在校門口翹首期盼著回台中的專車


遺憾著傳說中理應精彩的大學生活是如此單純印象稀薄

(也許某同學會數落那是我「心不夠放開」吧?)

但填補著我19~22歲的年輕日子中,應該還是有少數閃亮的日子

我想,還是值得紀念一下的。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校內外的建設,總在畢業之後.